本篇文章803字,读完约2分钟
在兰城区白塔镇瑞莲村,有一座五湾双入口祠堂建筑,名为苏阳宫祠。抗战时期,苏阳公祠不仅是瑞联村的精神家园,也是南桥第二中学的所在地,培养了一批坚强的革命骨干。如今,经历了多年风风雨雨的南桥第二中学旧址,已成为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地方。
当我来到苏阳宫祠时,我突然有了一种宁静的氛围。祠堂从东北面向西南,宽15.3米,深33米,建筑面积505平方米。祠堂中央是凹进去的斗门楼,前面的横幅上刻着“苏阳贡祠”四个大字,清晰可见。房子里的梁柱、骆驼墩、瓜柱等构件都用木雕装饰,如人物、鳌鱼、花鸟、动物、水生动物、灵芝等。虽然经过多年的侵蚀,它们已经失去了光泽,但它们仍然可以感受到自己精湛的雕刻技艺。
据白塔镇南桥二中校长黄耀奎介绍,1938年中共揭阳县委在石牛坡创办南桥中学后,由于形势的发展,潮汕地下党组织决定在水流铺(今瑞莲村)创办南桥二中。1939年1月,在邱炳敬等同志的积极准备下,闪闪发光的“南桥第二学校”校牌悬挂在刘水坡下阳朔公庙门口。
“因为瑞莲村地处七岭山区,比较偏僻,村民讲客家话,听得懂潮汕方言,便于开展革命活动。因此,在抗日战争时期,潮汕地下党组织在这里建立了南桥中学第二所学校,培养了数百名抗日青年。”黄耀魁说道。
当年,南桥二中招收了来自揭阳、澄海、饶平、丰顺等县的200多名学生。它以“团结、紧张、严肃、生动”为口号,实施抗日救国的教育。大多数学生来自贫困家庭,所以学校只能向学生收取更少或更少的学费。虽然当时华侨资助了这所学校,但学校的资金非常有限,师生的生活非常艰苦。正是在这种困难的环境中,他们全心全意地为革命而斗争,积极地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的真理,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后来,由于形势恶化,上级党委决定取消第二、三分校,分别并入普通中学和海丰中学。瑞联村南桥第二所学校虽然只办了半年,但做得很好。1988年,南桥第二中学旧址被揭阳县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揭阳新闻
标题:南侨中学二校:革命学校旧址创建爱国教育基地
地址:http://www.jydingliang.cn/jyxw/14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