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885字,读完约10分钟

(1)郭著《陆诗话钞》封面。

②莲教池13号的古老与沧桑见证了郭的风雨人生。

③西门居委会干部带记者参观郭故居。

④郭的孙女郭楚梅向记者展示了家中收藏的书画作品。亚伦·张嘉敏

⑤郭故居位置图。亚伦的画



在现代潮汕大地上,郭先生无疑是粤东文化的一座大山。他擅长国学,从事诗歌创作,擅长书画,而且很容易行医。他受到郭绍虞、饶宗颐、刘海粟等著名学者的高度赞扬。这样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出生在揭阳市融城西门莲教池一个寒冷的书香之家。他辉煌的艺术造诣不仅装点了西门莲教池的门面,也给家乡的后人以极大的荣耀和启迪,成为揭阳水乡不可磨灭的文化象征。

“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系列报道:文化符号郭笃士


在“漫步绿色长廊,感受水城文化”的第九站,我们特地参观了郭先生出生和死亡的莲教池9/13号,试图通过“故居”的窗户向这位大师致敬。


老房子的记忆是遥远而清晰的


从繁忙的西环路拐进材料楼南侧的一条僻静的小巷,我们来到了莲教池13号。这是一座有三个大厅的老式潮汕房子。西门居委会的随行干部指着院子里第二个天井东廊的一个“水房”,告诉我们,这就是学者郭曾经住过的地方。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郭在这里生活的时候,莲教池13号还是一个热闹的地方。那时,有七八个家庭住在这里,夏天是享受凉爽的好地方。在大滩外,有一个富含荸荠的大池塘,名为“莲花池”(详见本系列第8号),然后在外面,你会看到西环路、西门塔和独立码头。它靠近北河,靠近榕江书院,位于县城西部的商业中心。各种老品牌和老自习室近在咫尺。学者和诗人,商人和名人,熟练的工匠来回穿梭。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开放兼容的人文传统,无疑对自幼勤于学习和思考的郭与儒生交朋友、学习知识、观察世界有着很好的渗透和滋养作用。

“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系列报道:文化符号郭笃士


“莲教池故居,曾经是李先生生活、学习、成长的重要场所。在我的记忆中,我的丈夫经常在院子里读字典,诗歌和诗歌,并制作琴弦。老城区的许多文化名人都来过这里。”揭阳画家陈先生自小就在都老的影响下走上了艺术之路,他说当时都老的生活环境其实很普通,由于人口多,客厅狭小,郭一家人连一张像样的画桌都放不下,但陈先生却很舒服,他对内心自由的追求从来不受生活条件的限制。他的艺术个性和纯洁的心灵令人钦佩。

“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系列报道:文化符号郭笃士


如今,莲花池地区已经发生了变化,对“故居”的记忆也逐渐消逝,但关于丈夫的轶事仍在流传。在一些上了年纪的邻居眼里,王先生是一位慷慨而又温和的学者。每当邻居买了一把新的向日葵花扇,他们总是喜欢请王先生写一个字或一首诗,王先生总是很乐意开始笔,并回应每一个要求。大学里的孩子读书写字,有许多点是王先生提到的。当然,如果有写不好的孩子抱怨这支笔没用,他们马上就会被大人嘲笑,“如果这是郭先生写的,那就是好书法。”这显示了王先生的声誉和邻居们对他的钦佩。当年丛先生写的《荣成小景》诗:“家家门口的横桥,豆棚瓜棚,都是新绿的。”最喜欢的清明节冷菜,“木棉不飘”,荣成水乡的美景清晰再现,而感情中的风景影响着先生现在所能看到的家乡的感情。

“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系列报道:文化符号郭笃士


那些在简陋的住处走出大学的人


郭先生杜诗(1905~1990),字介子,号敦,号翟。


从小在榕江畔长大的郭,才华横溢,勤奋好学。他热衷于中国研究、文学和历史,对诗歌和绘画有着特殊的爱好。他经常出入莲花池附近的“杏花草屋”(旧书房,类似于现在的文化沙龙)。年轻时,他与著名的文化人如、杨、、林青阳等交谈,谈论艺术。


20世纪20年代,郭考入省立大学,成为老荣成第一个“中学生”。在中山大学文学院学习期间,受到吴梅、顾颉刚、郭绍虞、陈希祥等著名教授的赏识。毕业后,热血青年郭几次想到外地报效祖国。战争期间,他游遍了西南各省,"山水游",开阔了眼界,体验了离开混沌的滋味。他也看穿了当局的腐败和无能。20世纪40年代初,他终于疲惫地回到了家。回到潮汕后,才华横溢的郭担任教学工作,先后在金山中学、寒山师范学校、揭阳师范学校、揭阳真理中学和揭阳一中任教。他曾是一名语文老师、一名中学校长和一名县教育局长。

“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系列报道:文化符号郭笃士


“本尼迪克特不仅外表英俊,而且才华横溢,经验丰富,受过良好教育。”他的班级受到学生的高度尊重。当他谈到晋中的“牛蒡”时,潮汕地区的老师都来听公开课,过程非常精彩,非常轰动胡先生,揭阳著名画家,曾在潮州市晋中求学。时至今日,他仍然清楚地记得都劳的阶级状况,说都劳永远是“大师”、“高才生”和“难得的全才”。郭先生作为揭阳一中的语文教师,学识渊博,个性鲜明,深受学生喜爱,是揭阳一中著名的“三杰”之一。

“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系列报道:文化符号郭笃士


郭在教学界很有名气,但命运似乎并没有太在意他渊博的知识。1957年,郭被错误地划为右派,他全家被送到农村。他在一个公社住了将近十年,在此期间,他饱经风霜,痛苦不堪。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得到纠正,“右派帽子”被摘掉,老人才得以重生。郭回国后,恢复了艺术青春,为地方文化事业努力奋斗,直至逝世。


揭阳文史学者郭维忠认为,在《揭阳市广场志》中,人生的第一个名字是曹操路,其实有两层含义:一是谦虚。草地的意思是混乱,它延伸到了草率和草率。这是绘画和诗歌的一个普通名称。第二是描述。在潇雅·项伯的诗中,“劳动是粗心的”,意思是担心和忧虑,还有对自己处境的哀叹。


水墨情怀抵御风雨


郭厚重的文化教育来自于他非凡的毅力和孜孜不倦的研究。当时,他的处境实际上并不具备从事艺术的条件。20世纪30年代,他因未能参与福建义举而想溜回揭阳时,他流离失所,无处藏身。20世纪50年代他分散居住时,他的住所只有半个破房子,很难吃到三顿饭。然而,无论是拿着教鞭还是面对逆境,王先生都是执着、自尊、自律的。即使在困难时期,红砖也是以纸为纸,清水为墨,它们继续书写,以水墨一样的情怀和气质,抵御着世间所有的风雨。

“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系列报道:文化符号郭笃士


诗歌和绘画仍然与世界息息相关。经过颠沛流离,郭扎实的中国文化历史功底,青年人的旅行经历和中年人的艰辛为他积累了广泛的创作素材。此外,他的才华、修养和毅力使他的诗画内涵丰富,风格独特,最终赢得了诗画书法“四绝”的文化艺术境界。


20世纪70年代末,郭先生被允许在杜诗居住,他的生活条件逐渐发生了变化。他受雇于荣成的一家书画社,担任画家。当时,他画得很频繁,从潮汕到省城再到东南亚,很多人都看过他的画,影响很大。


“都劳属于一个已故的艺术家。早年由于条件的限制,书画主要以“打墨送乐”为主,作品大多短小精悍。七八十年代可以说是思想陈旧的艺术生成时期。那时,虽然他老了,但他的文学头脑并不老。回到城市后,他仍然坚持每天写书,用绘画和诗歌抒情,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20世纪80年代后期,《黄河碑林》和《神木碑林》还选登了两部书法作品揭阳收藏家黄克敏先生是推老书画的忠实追随者。在过去的30年里,他收集了大量每平方英尺上万件的推老作品。在欣赏他的作品的过程中,他深深地理解了他的人物画,说他的作品虽然有价值,但在他的一生中没有获得财富,他过着苦行僧的生活,他的旷达品质是值得称赞的。

“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系列报道:文化符号郭笃士


精神风格启迪后代


作为一名学者型艺术家,杜劳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诗、画、书堪称“三绝”。他的绘画和书法作品有数千幅,但在内容和标题上没有相似之处。他的诗既有内涵又有外延,咏物抒情,有许多寄托,但却走了一条并不流行的深邃之路。他向前人学习,但他没有遵循古代的法律制度。因此,他的诗、画、书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魅力,被文化名人赵朴初先生称为“图书馆怪兵之一”。

“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系列报道:文化符号郭笃士


才华、勤奋和艰辛,这些早期的经历为郭奠定了的人生基础。虽然杜老生活在揭阳的一个角落,但他的杰出才能是永远不会失去的,这使他在经历了所有的灾难后得到了公正的评价。


1982年初,郭和他近80岁的亲戚林在汕头举办了一次书画联展,并从中受益。在这次展览中,王海粟对王先生的书画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聊了一夜后,他们有一种很好的感觉,觉得见面晚了。刘海粟离开汕头后,邀请郭一同前往广州南湖、中山温泉、珠海特区等地游览。在两个月的深入接触中,刘海粟觉得自己是一个有才华的典型学者,并留下了许多对郭的赞赏之词。例如,他曾在郭的《国画》上题词:“画家以画为法,书法家以书为法,诗人以诗为法。”和尚的行为似乎不受法律的限制。”“当你是一个学者的时候,你们是对立的,但有时你说话和笑,你可以看到绘画的方法。没有什么是这样的。”且慢,他还对当时广东省的主要领导人说:“郭是的一个民族人才。”在那之后,两个老人唱诗,结合书法和绘画,并继续写信。这种诗歌友谊持续了许多年。

“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系列报道:文化符号郭笃士


1989年冬至1990年初春,郭、、陈信生书画联展在广州、揭阳、汕头等地隆重举行,在国内外引起轰动和强烈反响。王朝文、秦咢生、胡一川等一大批著名艺术家对杜老的书画艺术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是中国一流的画家,是中国当代文人画艺术的杰出代表和高峰人物。当展览获得巨大成功的消息从世界各地传到病榻上的郭杜诗先生时,老人的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满足。对于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来说,最重要、最激动人心的是他的艺术能够被社会广泛认可和深刻理解,他的作品能够在整个艺术界引起如此强烈的共鸣。

“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系列报道:文化符号郭笃士


1990年4月11日,郭因病在西门联教池家中逝世。直到去世前几天,杜老还在不停地挥着笔,留下了大量优秀的诗歌、绘画和书法。2005年9月,在众多文化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郭的诗集《曹操录丛书》,包括《曹操录诗话》和《曹操录诗话百首》,终于在郭诞辰100周年之际出版了,这不仅实现了他做老人的梦想,也实现了他尊老多年的愿望。作为曹操录丛书的校勘者和校对者,黄洋女士在长达十年的诗歌整理中,对独劳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无限意蕴深感敬畏。相信这两本书的出版给世界带来了潮汕揭阳丰富的文化底蕴,一代诗人的浪漫主义文学才华必将被后来者所推崇和接受。

来源:揭阳新闻

标题:“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系列报道:文化符号郭笃士

地址:http://www.jydingliang.cn/jyxw/16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