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89字,读完约7分钟
“农民工匠”模式下的农村小规模项目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翁·姚兴照片
在惠来县龙江镇的一些贫困村,村道和道路的硬底化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一些当地农民和戴草帽的工匠与他们周围的小型挖掘机合作,挥动锄头平整土地。一些人用独轮车将清理好的砾石运走,而另一些人则操作地面抛光机来压实和平整已经浇筑好的混凝土地面,显示出到处都是繁忙的施工现场。
去年9月,龙江镇率先实施“农民工匠”模式,通过支持村级组织和农民工匠承担农村小项目建设,简化工程程序,降低建设成本,少花钱办大事,快速高效推进新农村建设,得到了中央和省政府的充分肯定。目前,这一模式已经在全市七个县(市、区)得到推广和推广。
简化施工流程,节约施工成本
推进农村村寨(巷)的底层建设是克服贫困必须完成的艰巨任务,也是建设整洁新农村的基本条件。过去,由于新农村建设项目的申请、审批和实施程序漫长,龙江镇新农村建设项目的进度一度滞后。
什么措施可以促进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龙江镇在深入研究和综合比较的基础上,探索了因地制宜简化项目流程的新模式,逐步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围绕《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支持村级组织和农民工匠承担农村小型项目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全镇经过多次研究讨论,制定并发布了《关于简化龙江镇农村村(巷)路硬底工程建设程序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明确指出,对农村道路和车行道技术要求较低、可由村民自行建设的农村小型项目,由村级组织和农民手工业者领导自行组织建设。农村小型工程建设的主体是行政村,村委会是工程责任的主体。从村“两委”、新农村建设咨询委员会、乡镇咨询委员会、老年理事会和村老工匠中推荐五至七人成立项目建设理事会,项目建设理事会是项目建设的主体,负责项目建设的组织、材料采购、财务管理和质量监督。村道硬底的施工过程按“标准、图纸、计价、投票、申报、公示、招投标、管理、验收、结算”执行。
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工程项目的建设基本上是由承包商承包的,工程建设成本相对较高。为了推动项目的有效实施,确保“少花钱多办事”,龙江镇采取了无材料包工的形式,施工材料由业主自行采购。一方面保证了所用材料符合标准和质量要求,另一方面降低了材料采购成本,降低了工程造价。
负责乡村道路建设的工匠“领袖”林说:“我们在做良心工程,因为我们都是村民。我们热爱我们的家乡,修建了一条公路或乡村公路。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赚钱,而是希望为建设一个美丽的家乡做出贡献,为村民提供方便。”
建设美丽的农村帮助摆脱贫困
去年以来,龙江镇选择了邦庄、孔梅、剑龙三个贫困村作为示范村,以“农民工匠”的模式推进项目建设,并以村为示范,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记者走访了邦庄、孔梅、剑龙等示范村,村道、车行道的硬底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各项新农村建设项目快速启动、快速推进。
“农民工匠”模式带来的“短期、快速”效应,受到了孔梅、剑龙、邦庄广大村干部的好评。剑龙村党委书记林希贤对记者说:“推广‘农民工匠’模式,真正让农民群众‘发挥带头作用’,不仅让懂建设、热心新农村建设的村工匠参与进来,也让有威望的村民代表参与到项目建设的监督管理中来。这不仅能充分调动广大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保证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
目前,我市正在全力推进脱贫工作,推广“农民工匠”模式也是帮助脱贫的有效措施。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一些“农民和工匠”是村里的贫困户,他们通常以打零工和打零工为生。这一次,在几个省份的贫困村庄中,已经展开了硬底道路建设,这为他们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的渠道。龙江镇村的贫困家庭闫正在挥舞锄头平整杂草丛生的土地。她说:“虽然我在做‘艰苦的工作’,技术含量很低,但我可以用我的努力来增加我的家庭收入,提高我的生活水平,我很自豪能为建设一个美丽的家乡做出贡献。”
随着水泥村道路在短时间内铺设平整笔直,龙江镇新农村建设进入高潮,村民们真正感受到了“农民工匠”模式带来的明显成效,享受到了新农村建设项目带来的好处。“施工效率真高。几天后,“农民工匠”修复了原来崎岖不平的道路。我们的村庄变得越来越漂亮了。老人和孩子出门时不必担心被石头绊倒。我认为应该大力推广这种模式。”班庄村淳朴的村民林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三江评论:“农民工匠”模式值得推广
揭阳日报评论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的意愿,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转化为振兴农村的动力,把维护他们的根本利益和促进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俗话说,只有脚知道鞋子是否合适。农民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根本力量,是农村振兴的主体。农民希望建造什么样的家园,需要什么样的家园,农民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推广“农民工匠”的模式和做法,就是要让农民发挥主导作用,突出村民自治,坚持新农村工程建设的进程,让农民参与,让农民试验,让农民受益,有效、又好又快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民工匠”模式是实现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享的创新举措。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对项目建设委员会的内容、方法、时间和成员进行了讨论和表决,充分尊重了农民的意愿。同时,建设过程是公开的,关键环节是公开的,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的做法确保了农村建设项目在阳光下实施。此外,引导村民参与各方面的建设和监督也发挥了村民的主体作用,实现了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和共享。这一创新举措使农民真正参与到农村建设规划中来,进一步激发了农民参与农村建设的主体意识,使农民成为农村振兴的积极倡导者、实践者和受益者。
“农民工匠”模式是帮助人们摆脱贫困的“真正举措”。最近,我市召开的扶贫和推进农业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力争3月底,确保6月底前所有未退出城市的贫困人口和贫困村实现稳定、优质退出的目标。“农民工匠”模式的推广为贫困的农村劳动力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他们可以在附近挣钱养家,而不必离开村庄,从而减轻了贫困家庭的经济压力。
“农民工匠”模式也是推进基层治理的有效途径。从排水管建设到乡村道路建设的小型农村工程与村民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农村农民和工匠不仅熟悉当地的民俗风情,而且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有着相同的文化和生活背景,他们能够更好地与村民沟通协调,照顾当地群众的建设需求,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为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农民工匠”模式更好地凸显了农民的主体地位,不仅能有力、有效、又好又快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能加速贫困村民的脱贫致富,值得在我市各地推广。
来源:揭阳新闻
标题:花小钱办大事!惠来隆江“农民工匠”获中央及省肯定
地址:http://www.jydingliang.cn/jyxw/16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