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26字,读完约8分钟

新华社广州7月1日电:充分发挥“一国两制”优势的“海湾新篇章”——粤港澳大湾区规则对接的探索与实践


新华社记者许·潘查·于旋


在香港回归祖国22周年之际,备受期待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千帆跨越式发展热潮。


在一国两制、三个海关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推进区域深度合作,是一项开拓性和探索性的事业,没有国际先例。自2017年7月1日《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以来,粤港澳大湾区真正打破制度壁垒,实现规则对接,将“制度差异”转化为“制度利益”,已成为当务之急。


两年来,从广深港高速铁路到港珠澳大桥,再到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的深入合作,事实证明,在中央政府的规划、部署和推动下,粤港澳大湾区不仅坚持“一国”的基础,而且充分利用了“两制”的优势。三地规则的深化对接,不仅为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开辟了新途径,也为全球范围的区域合作谱写了新篇章。


“超级工程”见证了三个地方冲破障碍


盛夏,伶仃洋海阔天空,港珠澳大桥横跨伶仃洋三处。在宽阔平坦的桥面上,交通和客流不断地通过。


这是一系列美丽的数据:截至今年6月初,进出港珠澳大桥口岸的旅客人数已超过1000万;仅今年前五个月,大乔港进出口货物总值达145.6亿元,货运量达9.9万吨。


优质高效的通关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港珠澳大桥口岸通关;不断增加的客流促使桥梁管理部门为东人工岛的旅游开发做准备。回顾半年多的运作和十多年的筹备建设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正是由于“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的整合和三地规则对接的实现,港珠澳大桥才能够从复杂的利益诉求中“突围”。


依托精湛的工程设计,一座将车道一分为二并相互交叉的高架桥,让在香港靠左行驶的右舵车上了桥后,转向靠右行驶;在重大决策方面,大桥形成了涵盖中央部委、粤港澳政府和项目法人的治理机制和争议解决机制。对于桥梁工程涉及的技术标准体系,三地遵循“高不低”的原则,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优势;面对三地不同的法律法规体系,该桥委托法律专业研究机构充分介入,确保重大决策能够得到法律的充分支持;在桥港实施的“粤港海关快速通关对接合作模式”和粤港海关货车检查结果互认政策,进一步简化了港珠澳大桥口岸的通关流程...

善用“一国两制”之利的“湾区新篇”——粤港澳大湾区规则


“三地融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说这座桥是由广东、香港和澳门中的任何一个单独建造的,或者说是“率先建造”,那么可以说它是无法建造或建造好的。港珠澳大桥跨境合作的每一小步,都是粤港澳大湾区在“一国两制”框架下跨境合作的重要一步。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实践表明,三方有着共同的利益问题,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一定能够做到。”前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朱永玲说。

善用“一国两制”之利的“湾区新篇”——粤港澳大湾区规则


国家港澳研究会副会长郭旺达表示,港珠澳大桥从运营阶段左右舵的自由切换到超载超速的控制和车辆保险的要求,不仅完成了基础设施硬件的“无缝切换”,而且实现了三地之间的概念对接和规则衔接。


“内地与香港、澳门在法律、制度、标准、习惯、文化等方面确实存在一系列差异。但是,正如港珠澳大桥的成功建设和运营所证明的那样,三地可以在承认和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两制”各自的优势和长处,寻求互补、共赢的机会。”他说。


2018年10月24日,庄东平驾驶“广东zjd86港口”牌卡车,成为首个通过港珠澳大桥抵达大陆的卡车司机。“方便”和“快乐”是他最直接的感受。


现在,他所服务的珠海广丰物流有限公司已经成为港珠澳大桥的“大赢家”。总经理杰森预计,跨境电子商务网购和直邮的进口总额将达到10亿元,同比增长700%以上。


消除障碍,促进实现“宜居、宜商、宜行”


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全文正式公布,“加强政策协调和规划衔接”成为规划重点。


对此,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向新华社表示,早在2018年,广东就开展了推进《大湾区规则》衔接的“深入调研”,从8个方面全面梳理了30个具体问题,赴10多个国家部委汇报对接和争取支持,推动港澳居民申请居住证、取消就业证、降低跨境通信费,得到了三地人民的高度认可。


“下一步,我们将着力加快对接经营环境,更好地对接科技创新政策,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更好地对接民生规则,推动港澳居民持居住证参加广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享受与内地居民同等的财政补贴和社会保障待遇,促进粤港澳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的相互认可,促进港澳专业人才门槛的降低。”他说。


对接规则将惠及民生。今年6月,《澳门特别行政区五年发展规划》的附件《澳门特别行政区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式公布,标志着澳门正式将参与大湾区建设纳入当地五年发展规划。其中,促进教育发展、促进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就业、加快建设适合旅游和享受幸福的城市、促进特区经济适度多元化、帮助大湾区居民就业等被列为重要内容。

善用“一国两制”之利的“湾区新篇”——粤港澳大湾区规则


在香港,由于规则对接和整合发展,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移动支付已经开通,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粤港澳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合作进一步推进;从旅游到专业服务,产业合作也广泛开展。


对此,香港特区政府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聂德全认为,大湾区不仅可以为香港经济找到新的增长点,还可以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将大湾区建设成一个高品质的居住圈,也可以扩大香港居民的居住空间,使大湾区成为香港的广阔腹地。


如今,在广深港高速铁路西九龙站的发车大厅,许多乘客会在香港港区的出口检查通道前停下来,用手机和摄像头记录“一地两检”的经历。自2018年9月23日开业以来,这种便捷高效的通关方式改变了许多人的工作和生活模式。


“大湾区不仅尊重两种制度之间的差异,而且通过转换、融合和适应,将两种制度之间的差异转化为两种制度的利益,从而创造出巨大的制度红利,使内地和港澳同胞受益。现在大湾区有了更高的效率、更多的选择、更大的市场和更广阔的舞台。未来的大湾区将继续满足内地和港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郭万达说道。


大湾区规则的对接探索为全世界提供了借鉴


今年3月,位于广州郊区的从化赛马场举行了一场专门的纯示范性速度马术比赛,这是香港赛局首次在内地参加速度马术比赛,吸引了1700多名内地观众。


过去20年,香港赛马会一直致力寻找额外土地,兴建额外设施,以协助沙田马场的马匹训练。香港赛马会最终决定在从化马场兴建新的马匹训练设施。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从化无管理的马类动物疫区和马场的建成和持续运行,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内地共同努力的成果,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成功范例。


丝绸之路之谷研究所所长梁海明认为,从化赛马场的成功案例表明,源于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则对接的探索与实践,也为世界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法律制度、不同市场机制之间的对接与融合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研究如何成功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内部政策、设施、贸易、资本和人心的互联互通,对于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五个联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他说。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区域发展规划研究所所长刘翔也认为,大湾区建设中的“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工业园区”创新体系,可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完善顶层设计、布局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借鉴,是大湾区出口体系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如今,从沿“一带一路”共同拓展市场,到推动广东制造业和港澳服务业“组队出海”,从粤港澳共同推广大湾区品牌,共同招商引资,共同打造一个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投融资平台,大湾区规则的对接正在向全球市场释放积极的溢出效应。


打造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平台是粤港澳大湾区五大战略方向之一。展望未来,广东将与港澳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开放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开放措施联动,引领形成海陆联动、东西互助的开放格局,大门越开越大。

来源:揭阳新闻

标题:善用“一国两制”之利的“湾区新篇”&am

地址:http://www.jydingliang.cn/jyxw/19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