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57字,读完约4分钟
“此刻不文明,总是受约束;未开化的地方处处受阻。只有形成这样一个清晰的方向,文明行为才能自发地开始并变得有意识
同样的人,在横穿马路的时候,在紧急情况下可能会闯红灯,但是如果你在车里握着方向盘,你可以在匆忙中经常遵守规则;同一个人会在绿色的皮制火车上吸烟,但是一旦他上了高铁,他就可以一路禁烟。为何如此?不同的违法成本导致不同的执法刚性。这种对比也启示我们,文明不仅是被倡导和教育的,而且是被管理的。
通过梳理中外社会文明史,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社会的文明成就不仅是历史演进的结果,也是持续管理的结果。去日本旅游的人经常会深深感受到他们的公共文明:一丝不苟的垃圾分类,不在运动场、有序的公共场所留下垃圾...1948年颁布的《轻罪法》做出了很大贡献。现代社会的“不要邪恶和渺小”是什么?法律写得很清楚。即使如此,在八十年代,当富有的日本人出国时,他们也有“观光摩擦”,制造噪音,不守秩序,以致日本媒体写社论,提醒人民“尊重别国的风俗、习惯和礼仪。”
可以看出,文明是一面镜子,相比之下,它能更好地装扮自己,懂得更少;另一方面,约束是一块压舱石。一旦脱离执法环境,缺乏刚性约束,文明素质的提高也可能会倒退。为了实现从“人人独立”到“人人善待自己的群体”的进步,某些外部约束总是不可或缺的。
文明之所以被管理,是因为人们愿意在权利和义务的两端享受文明的果实,却不愿意承担文明的代价。例如,许多人羡慕欧美国家保护小动物的立法,但他们不知道狗主人有无数的义务:购买保险、接种疫苗、戴口罩,好斗的狗的主人需要在院子里的显眼地方竖立标志,等等。此外,如果狗因为主人的疏忽而惹上麻烦或伤害他人,狗的主人不仅会面临高额罚款,还会承担刑事责任。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出台了“不文明养犬”的处罚措施,严厉处罚“遛狗不牵绳”等行为,体现了“管理”对文明养犬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法律规则是权利和义务之间的绳索。只有当他们适度紧张并且从不跌倒时,更多的人才能知道界限,变得合理,理解规则并且不超过规则。
文明是被管理的,现实中因管理缺失而导致的“公地悲剧”和“破窗效应”比比皆是。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中心城市,安静的山丘和肮脏的山丘之间往往有区别,这就是持续治疗和“放弃治疗”的区别。另一方面,只要我们对非法活动保持“零容忍”,我们总能建立起社会的底线思维和文明习惯。正是因为酒后驾车,“酒后驾车,酒后驾车”才成为中国社会的普遍做法;正因为“不可信赖的人的黑名单”制度继续发挥作用,故意不还债的老赖开始减少;正是由于严格的监管制度,人们对网上购物的信任度越来越高。“此刻不文明,总是受约束;有一个地方是不文明的,到处都受到阻碍。”只有形成这样一个清晰的方向,文明行为才能自发地开始并变得有意识。
俗话说,文明进步从来都不容易。文明社会的形成需要自律和他律。它不仅需要说服力,还需要法律制度的规范性。僵化的制度和严格的管理也是一种觉醒,它唤起人们的文明意识,形成人们对文明的敬畏,最终使文明内化在心中,外化在实践中。今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立法修改方案》;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司法解释全面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工作方案(2018-2023)》。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文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不仅需要教育引导、实践培养,还需要制度保障。只有从内因到外因共同努力,才能不断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
改革开放之初,“新加坡奇迹”深深打动了中国留学人员;从持续而深远的影响来看,更让人感到震惊的是新加坡严格的法治和包括“鞭笞”在内的管理。40年后的今天,“在我国高楼林立的今天,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应该巍然屹立。”这样的建筑需要以“没有规则,就没有方圆”的态度来建造,这样每个人都可以为它做出贡献。
来源:揭阳新闻
标题:[人民日报评论]文明也是管出来的
地址:http://www.jydingliang.cn/jyxw/21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