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29字,读完约3分钟
在五四运动之前,很少有人知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带来了曙光。五四运动后,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1919年,《新青年》发表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刊》,发表了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系统的介绍。随后,全国各地成立了许多组织来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当时在揭阳县、普宁县和惠来县,一批进步学生积极成立相关团体,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
1923年6月,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外围组织广东新学生协会成立。杨世焕毕业于揭阳榕江中学,考入广州铁路专科学校,被任命为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杨世焕经常联系榕江中学进步学生和向,介绍广东省新生协会的宗旨、组织大纲和活动情况;建议在榕江中学组织一个“社会科学学习小组”,为建立“榕江中学新学生社团”做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暑假期间,杨世焕利用回家探亲的机会,向学生会骨干发表了题为《国家灾难中的中青年人的责任》的演讲,阐明学生不仅要学习,还要关心国家的命运,参加民族运动,并讨论在榕江中学建立一个新的学生俱乐部。今年冬天,榕江中学宣布成立新学生社团,由姜鸣、许涤新等领导。拥有300多名成员。榕江中学新学生社团成立后的主要活动是组织成员阅读《新青年》、《新生活》、《解放与改造》等进步书籍,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1924年春,在海丰从事教育工作的中共党员杨思贞应邀到榕江中学任教。他支持学校的新生俱乐部,指导新生社会工作者开展学习和活动,向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向学生推荐马克思列宁的著作和进步书籍。
“五四”以后,普宁县除了杨世勋之外,还有方林川、方大世、方吴佳等。去广州进步学校的年轻普宁学生。他们热心学习各种革命书刊,积极参加广州的进步学生运动,成为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和骨干,先后加入广东新学生协会和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12月,杨世焕、方林川、方大石、方回到普宁,与“五四”时期普宁县学生会主席方方讨论,决定团结进步青年学生,成立红阳济一社,其宗旨是团结青年,集思广益,反对封建文化,反对封建剥削制度。红阳济一社有30多名青年学生和商人参加,方方是该社的科长。红阳市社会福利工作者认真学习《指南》、《新青年》、《共产主义基本纲领》等进步刊物,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思想觉悟明显提高。洪阳济一社在普宁为传播马克思主义、新思想、新文化做了大量的宣传教育工作,对广大青年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普宁未来的革命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在惠来县,受新文化思潮的影响,进步学生方汝珍于1922年8月考入“广东促进会”,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著作。他受马克思主义影响,思想觉悟不断提高。一年后,方汝珍从“培训学院”毕业,回到惠来。他组织曾在省城学习过的吴孟龙、方凤超、林、刘师堂、方等创办了惠来青年俱乐部,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在揭阳县、普宁县、惠来县的传播,使广大进步青年接受了深刻的思想启蒙教育。他们开始关心国家大事,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积极参加革命活动。这为揭阳地区的进步青年奠定了革命的思想基础,为中国共产党在揭阳建立地方组织创造了成熟的条件。
姚熊友林云明陈文珍
来源:揭阳新闻
标题:【党史讲堂】马克思主义在揭阳的传播
地址:http://www.jydingliang.cn/jyxw/4391.html